近日,《自然—神經科學》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領銜的一項最新研究。該研究率先重構了小鼠前額葉皮層6357個單神經元全腦投射圖譜,建立了國際上最大的小鼠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數據庫。該研究不僅為深入研究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機制奠定了結構基礎,也為研究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中國天眼瞳孔如何“亮”起來?人工智能怎樣識別網絡謠言?發展心理學洞察兒童心理?為啥要保護正在流失的方言?青藏高原深部結構有什么奧秘?缺失的寶石文物還能修復嗎?2022年3月26日(周六)14點,看她們用蓬勃生長的力量,突破邊界、改變自身、改造世界~
如何拯救衰老?衰老的秘密是什么?有假說提出衰老和壽命可能與代謝率有關,然而代謝率變化通常伴隨著體溫的變化,所以很難區分代謝率和體溫單獨對壽命的影響。近日,一項發表在《自然—代謝》上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厘清了代謝率與體溫對壽命的影響,揭示了在特定條件下,體溫對壽命的影響更大。
歷時近100年的發展,冬奧會已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冰雪盛會。然而,在冬奧會繁榮發展的背后卻潛藏著深刻的危機——全球變暖引起的冰雪消融。這不禁使人們擔憂: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未來還會有冬奧會嗎?
粒子物理研究的最新進展如何?中國天眼有哪些重大發現?我們為什么要人工引雷?疼痛是怎么回事?亞洲水塔現狀如何?細菌的智商究竟是什么?基礎科學到底有什么用?2月26日本周六下午14:00,鎖定直播間,聆聽科學家們的答案……
本屆冬奧會的頒獎花束使用的是絨線花束,被譽為“永不凋謝的奧運之花”,采用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手工制作而成。全世界已知的植物有幾十萬種,但我們只選擇了7種,它們分別是誰,又為什么能幸運出圈,成為冬奧之花呢?
賽場的氣象條件是決定比賽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山滑雪賽區設于山野之中,對氣象的要求更為苛刻。為了保證賽事順利進行,本屆冬奧會這個賽區的天氣預報的精度可是高達“百米級、分鐘級”,這是個什么概念,我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2月2日,奧運史上首次由兩名機器人“火炬手”完成水下傳遞。此舉引爆了全網,火炬水下傳遞彰顯的科技感和中國科技的硬實力瞬間拉滿!難以置信的這一幕,究竟是如何實現的,背后是一支怎樣的科研攻關團隊?